2023年是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邢台市深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变为美好现实的发力之年。如何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增长?怎样找准自身定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贡献更大力量?邢台市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底气又从何而来?日前,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邢台市市长宋华英。
加快推进“五个强市”和数字邢台建设
记者: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谋划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推动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迈上新台阶。邢台怎样找准自身定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贡献更大力量?
宋华英:邢台市谋划了加快推进“五个强市”和数字邢台建设,并且按照近期可操作、中远期可见效的要求,分阶段明确细化了具体的目标。
围绕打造制造强市,开展项目建设等八大专项行动,壮大中钢邢机、晶澳科技等制造业龙头企业,加快邢钢搬迁等重大立市项目建设速度,形成一批规模大、水平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0%以上。围绕打造新型能源强市,实施抽水蓄能开发提速、风电光伏高质量跃升等五大专项行动,加快构建“风、光、水、储、氢”多能互补的能源格局。围绕打造物流强市,发展与制造业融合联动的专业化物流产业集群,着力构建“一极引领、双核驱动、三带联动、多点支撑”的现代物流布局,力争2027年现代商贸物流业增加值突破390亿元。围绕打造农业强市,健全粮食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全产业链,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持续抓龙头、扩规模、育特色、创品牌,粮食总产稳定在475万吨左右,力争2027年产值超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达到10个以上。围绕打造质量强市,从产品、工程、服务等七个方面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夯实质量发展的标准、计量、认证监管、检验检测等基础支撑,力争2027年邢台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中等以上发展水平。围绕打造数字邢台,构建数字生态体系,抓好华电数控、冀中新材、长征汽车等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建设,打造5G全连接工厂和典型应用场景,推动中小微企业上云和两化融合,力争2027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
分层次培育产业集群
记者:产业兴则邢台兴、产业强则邢台强。今年,邢台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提升?
宋华英:2023年邢台将继续围绕重点产业链实行“链长+链主+专班”工作机制,对全市46个产业集群特别是20个重点产业集群,逐一制定营收倍增计划,按照“筑基、提升、培优”梯次,把市县两级产业集群分层次进行培育,实现产业集群营收保持在15%以上增速。今年继续坚持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大项目带动、大企业引领,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力:一是龙头带动。开展企业上市、产业升级六大行动,大力培育“领跑者”企业,力争县县都有企业“领跑者”。构建县域、省级、国家特色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争创更多先进制造业集群、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二是实现科技创新。加快首批“科创河北”试点城市建设,把研发经费加计扣除政策用足用好,今年财政投入科研经费计划再翻一番,力争要有1100家以上的企业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称号;深化与高端人才合作,发挥好科技特派员和联络员作用,促进优质制造业企业和院士专家团队进行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三是项目蓄能。实行“产业链链长招商”,通过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填空招商来延链补链强链建链,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国内外特色龙头企业。四是数字赋能。围绕产业集群着力构建起生态体系,系统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力争每个规上企业都要实施1-2个数字改造提升项目,推动产业集群特别是龙头企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强引领·增动能”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记者:邢台市如何坚持把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力以赴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
宋华英:抓重大项目建设就是抓住了投资的关键环节,我们将深入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强引领·增动能”行动。围绕主导产业抓重大立市项目。聚焦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型能源、健康食品四大主导产业,深化重大项目专班协调推进作用,加快推动24个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力争今年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0亿元以上。围绕20个省重点产业集群抓扩能升级项目。组织开展“国企外企知名民企进邢台”和“在邢投资企业总部、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专家团队、产业链补短板企业‘五个遍访’”等系列招商活动,力争全年落地产业项目900个、总投资1800亿元以上。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抓新型能源项目。准确把握“双碳”等战略机遇和邢台发展定位,全力实施风电、光伏等103个新能源项目,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等储能项目,形成发电、储能、应用的新型能源产业体系。围绕城乡统筹抓基础设施项目。坚持抓大不放小、抓新不放旧、抓城不放乡,提前实施“十四五”后期项目,超前谋划“十五五”项目,加快建设交通、水利、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基建项目,适度超前布局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
三方面夯实信心和底气
记者:邢台市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底气从何而来?
宋华英: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源于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2022年,全市经济在稳中趋进中实现进中加快,特别是市场新增主体数量、工业用电量、存贷款余额和税务开票金额等一些先期指标增速均居全省前五位。另一方面,源自解决了一些在发展中的难题。在中央和省稳经济大盘政策红利带动之下,全市干部“迈开两条腿,对接厅局和部委”,邢钢搬迁、中钢邢机搬迁改造和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等一批立市立县的基础设施工程已经在有序加快推进。第三个方面,源自邢台有一支敢打善战的干部队伍,这支队伍将会成为为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贡献更多邢台力量的底气和基石。